4 月 11 日,Vivo 的首款折叠屏手机 Vivo X Fold 将正式发售。
2007 年,苹果 iPhone 横空出世,一块多点触控的液晶直屏一举替代全键盘功能机,拉开了智能手机时代帷幕,成为此后 15 年的主流产品形态,只不过是屏幕尺寸越来越大、屏占比越来越高。
近年来,手机产品日益同质化、市场规模增长滞缓,厂商在比拼堆料之外,苦于跳出窠臼,寻找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新品类。2022 年春节期间,各家折叠屏手机一度脱销,令业内外都不由得惊呼:
手机界的新赛道要来了吗?
但如果我们去从数据切入,你会发现,市场没有想象中乐观:毕竟,折叠屏手机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新生事物,它是有历史市场数据的。
放眼全球,2021 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仅 50 万部,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 0.03% ——两年后,这一比例也就提升至 0.62%,显然说其是完全崭新的赛道,那还未成气候。
不过,市场预期 2022 年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可能在 2021 年 860 万部的基础上翻番增长,据市场咨询机构 Counterpoint 预测,2023 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或可达到 2570 万部,按此测算市场份额亦将接近 2 个百分点。
之前因为折叠屏手机的市场份额狭小 + 制造成本高企,所以基本是作为一个拉高品牌溢价的「价格锚点」产品来存在的,价格普遍都在 1-2w 元的高价,而且基本一机难求,因为厂商们均对这个细分市场信心不足,并不敢于大量备货,导致了「一机难求」的市场现状。
但厂商们这一局的入场,是奔着打开的市场来的,统一的动作就是:进行了下市场价格的下探:基本定价都在 1 万元一下,甚至有 7000 元的档位,吸引市场上的用户尝鲜。
而据 OPPO 公布数据,定价 8999 元的 FindN 发布不到一个月,全网预约量破 100 万部,足见市场之门已经逐渐打开了。
而 VIVOX Fold 姗姗来迟,意图以压轴者形态登录市场的做法,也表明了 VIVO 对于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重视。
1
虽然市场份额不大,但中国安卓厂商依然趋之若鹜的推出折叠屏产品,其本意在于:冲刺久攻不下的高端市场。
中国手机高端市场此前多年被苹果、华为占据。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数据,2021 年上半年,中国 600 美元以上价位的智能手机市场上,华为、苹果分别占有 44.1%、44% 的市场份额。
2021 年,手机行业最大的变化就在于:华为受到美国制裁,端芯片供货受限之后,进而拱手让出了巨大的手机市场份额,因而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都无比兴奋,大量备货,试图接下华为留下的市场……
结果,华为让出的高端市场份额基本被苹果吸收,国产厂商颗粒无收,还挤压了大量库存。
国金证券的研报称,尽管在智能手机整体市场的渗透率偏低,折叠屏手机在 10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场的渗透率在 2021 年已达到 10%。
而且在苹果定义的直板手机上的竞争已已趋白热化,但折叠屏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,这可能是安卓阵营最近一两年与苹果打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赛道。
而这一次厂商集中发布折叠屏产品,亦是为了主动错开苹果 iPhone 发布周期,打时间差以抢占高端市场份额。
目前在全球市场,三星折叠屏手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。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,2021 年,三星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达 88%。
在中国市场,华为折叠屏手机仍占一席之地。据 IDC 统计,2021 年,中国市场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 150 万部,华为、三星折叠屏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49.3% 和 28.8%;
2021 年 3 月推出首款折叠屏产品的小米占 13.2%;12 月中旬发布首款折叠屏产品的 OPPO,亦收获 6.1% 的市场份额。
而刚刚跑步进场的荣耀 CEO 赵明在其折叠屏手机发布会上称,希望荣耀 MagicV 推动折叠屏手机进入主力机时代。他认为,2022 年将是折叠屏市场快速放大的一年,未来直板手机和折叠屏手机或长期共存、并行发展。
而随着 vivo X fold 的加入,tcmsmu.com,自此,一场关于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争夺战正式在中国市场打响。
2
为何,倪叔要在标题上提示,不建议购买 vivo X fold 呢?
这就要从苹果为什么不推出折叠屏产品说起:
首先,因为技术不成熟导致的高成本是目前悬在折叠屏手机上的一把利剑。
热门资讯
HOT NEWS
热门推荐
头条专题